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紅色老區>>老區兒女

百歲勞模土地情

——回憶訪問全國勞模李傳勝的愛土情懷

2019年12月24日14:20        李賢波 仲景維

2019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我們再次訪問全國農業勞動模范李傳勝,地點在李老的老家連雲港市贛榆區金山鎮前石堰村。

李傳勝老人居住的是3間普通瓦房,農家小院裡長著各種花草、蔬菜,整個小院無一點空閑,處處充滿生機。他親手培育的玉米也長出棒拐,老人正在院中給玉米授粉,一見我倆到來,就停下手中的活,與我們打招呼,我們說明了來意,老人笑著對他的小兒子李家寶說:“你把屋裡梁頭上的破寶貝拿下來,我先從這領70年前的舊蓑衣說起。”

1946年土地改革,貧苦農民分得了土地。為了保衛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李傳勝就是披上這件蓑衣支前,跟隨華東野戰軍運送給養和槍支彈藥,轉戰蘇魯豫皖戰場。李老支前把蓑衣白天當衣夜當床,休息的時候脫下鋪在地上睡一會兒,蓑衣的領口和前襟磨碎了,李老貼上布,用針線縫合好后繼續穿,它伴隨著李老經歷槍林彈雨兩年多。李傳勝支前的積極表現得到了領導的好評,榮立支前二等功,並任命他為支前隊隊長。1948年,在淮海戰役支前第一線,李傳勝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訪問結束的時候,李傳勝對筆者說:“聽說金山鎮辦了徐福文化舊農具用品博物館,你就把這領舊蓑衣帶給館裡,也算略表我一點心意。”

李傳勝同志,生於1920年10月,舊社會的苦難生活,使他較早的參加了革命工作。1943年起,在本地區組織領導了農救會,開展增資扛價,減租減息和土地改革運動,被選為農救會會長和當家委員會財務主任。1946年至1948年踴躍支前。新中國成立后,李傳勝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不失時機地帶領農民走上合作化道路。1950年,他領導本村組織了三大合作互助組,任互助組長,戶數由原來5戶擴大到18戶,使剛剛得到解放的農民,初步走向了社會主義的合作化道路,糧食產量小麥由原來畝產六、七十斤,提高到130多斤,給沂蒙山區人民做出榜樣,李傳勝同志先后被選為縣和臨沂地區勞動模范,1951年2月被評為山東省工農兵勞動模范。這年秋天,並到省會濟南出席表彰大會,省政府獎給他的愛國初級社紅色大馬10匹,品種羊20隻,四籽棉,高產谷子等良種。還有雙輪雙鏵犁、玉米脫粒機、噴粉器等獎品。

1952年春,李傳勝和縣長李川一起,參加臨沂地區農業合作化初級社辦社方針學習,回來后他積極宣傳貫徹黨的辦社方針,舍家辦社,以個人和家庭的行動動員、感召農民入社,提高了農民入社的積極性,率先辦起全縣第一個愛國初級農業合作社,就任社長。初級社成立后,李傳勝領導全社開展農業大生產運動,使糧食產量不斷增加,初級社不斷壯大,有辦社初的18戶增加到30戶,進而發展到180戶,給全縣辦社做出了榜樣。李傳勝是辦社的第一人,也是帶領農民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帶頭人。1953年,李傳勝被選為金山區委委員,大河鄉名譽鄉長。

從此,李傳勝與土地和農業結下不解之緣,1953年贛榆縣從山東劃歸江蘇省后,他繼續創辦農業合作社。1955年,在不斷鞏固提高初級社的基礎上,李傳勝領導原初級社的全體社員,又辦起了全縣第一個愛國高級農業社,並任社長。全社共有耕地面積12800畝,1125戶,4500口人。在這期間,李傳勝領導社員向自然災害作斗爭,變統銷社為余糧社。成立高級社初期,全社有401戶吃國家統銷糧的,加入高級社后一年,全社戶戶糧食自給有余。取得這麼好的成績,源自李傳勝領導社員在萬畝土地上燒起的三把火。第一把火新修農田水利,整修溝洫畦田,改2年3熟窪田為稻麥兩熟田。同時增種高產作物,推廣先進栽培技術,1956年雖遭遇各種旱澇災害,愛國社仍獲得了每畝單產318斤糧食的好收成,每口人分得口糧500斤左右,全社不但沒有一戶吃統銷糧,還賣給國家余糧60多萬斤。

第二把火開展多種經營,增加社員收入。就是用土地收獲的糧油產品,再生產深加工,全社經營副業11項,總收入達21473.46元,社員每戶平均收入19.1元。同時變冬閑為冬忙,全部勞動力冬閑有活干,連許多婦女本不參加勞動的都參加了副業生產。

第三把火創造高額豐產新紀錄,1956年愛國農業社在獲得糧油大面積豐收的同時,豐產田小麥、地瓜栽培實行新技術,單產創最高紀錄,分別為637斤和9877斤。社試驗組還創造出一年4收平均單產2000多斤的新紀錄。

在此期間因農業高額豐產,李傳勝先后受省市各3次表彰,縣5次表彰,1957年被評為全國農業勞動模范,並到北京參加會議,受到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陳雲、鄧小平、彭德懷、鄧子恢等同志的親切接見,並合影留念。會上頒發全國首屆農業勞動模范金質獎章和証書。

1958年,金山以李傳勝領導的高級農業社作為骨干社,成立全縣第一個人民公社---紅旗人民公社,李傳勝任副社長,公社駐地就設在前石堰村。同年他被調到贛榆縣農業科學研究所任所長,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帶領全所技術人員,積極開展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工作。先后進行了旱稻改水稻試驗﹔品種的選育、引進與提純﹔雜交水稻、雜交玉米制種﹔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均獲得了成功。小麥品種的引進與繁殖,加快了小麥品種的更新換代、提高了產量﹔旱稻改水稻、常規稻改雜交稻的示范與推廣,使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為贛榆縣糧食增產、農業豐收作出了突出貢獻﹔雙雜制種的自繁自制,地瓜一窩紅品種的選育及地瓜老蔓越冬的試驗研究工作,在當時都處在全省同行之首。李傳勝在他那片熱愛的土地上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一直干到退休沒改行。在他任職期間,贛榆縣農科所曾三次被評為全省農業科研先進集體,6次被評為地區先進單位。他作為先進集體代表,出席江蘇省社會主義先進集體和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作為先進科研單位代表,出席全國農業科學種田展覽會。

1980年的金秋,李傳勝同志退休回到家鄉金山鎮前石堰村,回到了生他養他的那遍熟悉的土地上。我們第一時間來到李老的家裡訪問,李傳勝說:“我與土地打了一輩子的交道,退休了我也不能閑著,繼續讓土地獻寶,支持家鄉致富”。他主動到村黨支部要求去最窮困的第三生產隊幫助工作,搞聯產到戶生產責任制試點。他走家串戶,積極宣傳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優越性,打消一些干部群眾怕挨棍子的消極思想,很快把責任田落實到戶。他雖然60多歲的年紀,依然一天到晚忙碌在田間農舍,春播良種,秋收碩果。李傳勝和社員們操勞一年,給三隊帶來了可喜的變化,1981年全隊糧食增產5萬多斤,社員人平均口糧一下從300斤提高到500多斤,人平均收入增長52元。

李傳勝同志在帶動三隊致富的同時,著眼幫助全村農民共同致富,在他的倡導下,全村10個生產隊,第二年全部實行聯產承包制,土地大包干,農民積極性高,家家盼高產,戶戶想致富。於是,李傳勝在村裡搞起了良種繁殖基地,建立了種子專業隊,制種及繁殖良種面積達1500余畝,年產優良品種達100萬多斤,不僅滿足了本村本鎮的需要,而且為蘇魯邊界地區提供了大批的良種,對廣大農民增產致富做出了新的貢獻。1985年3月,李傳勝作為特邀代表出席江蘇省勞動模范代表大會。就這樣李傳勝年復一年,無怨無悔地在金山大地上,用他那雙長滿老繭的手,培育出一批批金色的種子,撤向廣袤的田野,長出金色的五谷,堆成座座金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頒布實施后,李傳勝認真學習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寸土寸金的觀念深深的扎根進他的腦海裡,他帶頭守法護法。按規定李老退休可享受一位宅基地,村裡有人勸李老新要塊宅基地建房,並建議他選在靠公路旁的耕地上。李傳勝說:“依法用地保護耕地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我不但不能佔用耕地建房,也不去新要其他宅基,就住在孩子家這個小屋內”。李傳勝還教育五個兒子有屋住就行,誰也不准向集體申請宅基地。

李傳勝對家鄉的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每天都用鐵掀背著筐在地裡轉悠,農路上有個坑,李老就取土給填平,雨后沖壞了田坎,不管哪家的地他就給修整好。一次,他見一個村民在農田裡取土挖沙,李傳勝老人當場給制止住,並監督那個村民將土地恢復原樣。廣大干群都說李傳勝是個愛管閑事的“勞模土地衛士”。

(李賢波、仲景維)

(來源:中國老區網)

(責編:艾雯、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