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頭紅軍墓群位於武夷山市洋庄鄉小漿村張山頭自然村,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在張山頭上千畝的竹海中,葬著1343位革命先烈,沒有名字、沒有番號、沒有墓銘,三塊青磚、一個編號、一根紅飄帶,就是他們的墓塚,1343位革命先烈用生命,書寫出革命先輩拋頭顱、洒熱血革命斗爭精神,是開展革命教育的絕佳紅色教材。
日前,為更好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武夷山市委組織開展張山頭紅軍烈士紅色文化教育活動,通過“武夷山下黨旗紅”微信公眾號,組織黨員干部開展“雲祭奠”張山頭紅軍先烈活動。
武夷山市上梅鄉裡江村基層黨群工作者馬崢說:“既能避免人流聚集,而且也很有儀式感。雖然疫情‘限制’了我們的腳步,卻打開了我們對生活新的思路。他把“雲祭奠”活動發到朋友圈,並且把參與方式告訴大家,受到了很多身邊人的點贊和支持。”
一打開張山頭“雲祭奠”活動鏈接,伴隨著舒緩悠揚的背景音樂,張山頭紅軍墓群相關信息躍然而出,大家可以通過網上獻花、點燭緬懷、留言祈福等方式表達對先烈的思念和敬畏。在近4千條留言中,黨員干部們或是感念英雄事跡、或是追憶往昔歲月、或是立志效賢自強,太多感懷,太多追憶。“拋頭顱、洒熱血,英魂今何處﹔戰疫情、逆行上,再寫英雄譜。”退役軍人何平星則將祭先烈和戰“疫”情相結合創作了一首詩,表達自己的哀思。
武夷山市委組織部將在“七·一”當天邀請部分精選留言作者,前往張山頭實地祭掃無名紅軍墓,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點燃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共同緬懷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
清明期間,武夷山組織“雲祭奠”張山頭紅軍英烈活動,經過三天“指上”獻花、點蠟燭、寫留言,共有13000多名黨員、干部、市民朋友參與,共收到4000多條“微心語”,使深切緬懷張山頭紅軍英烈之情、感念之情傳之雲端、直達人心。
來源:福建省武夷山市委網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