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豐厚的文化積澱和火熱的人民生活實踐,為文藝創作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
近段時間,兩部由貴州省委宣傳部、遵義市委、遵義市人民政府聯合出品,遵義市委宣傳部聯合攝制的電視劇《偉大的轉折》和《花繁葉茂》播出后,受到觀眾好評,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上引起觀眾熱議。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電視劇首部展映劇目,《偉大的轉折》去年8月首播收視亮眼,今次再登央視,熱度依然不減。《花繁葉茂》播出后同樣受到觀眾熱捧,收視率居高不下。遵義影視已經成為一種“現象”,其經驗值得總結。
在扎根人民中厚植基礎。遵義豐厚的文化積澱和火熱的人民生活實踐,為文藝創作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紅軍長征在遵義的輝煌歷史孕育出《偉大的轉折》《遵義會議》《領袖1935》等作品﹔楊氏土司800余年歷史,凝結成《海龍屯》﹔黃大發“愚公移山”的感人事跡藝術再現為《天渠》﹔務川縣大漆村村民易地扶貧搬遷的重要歷史時刻,定格為《出山記》《進城記》……軍民魚水情、黨群一條心也在主旋律作品的拍攝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偉大的轉折》拍攝時,無論刮風還是下雨,每天總有群眾趕到現場看望劇組,送姜湯、雞蛋、水果﹔春節臨近,老鄉們盛情邀請劇組吃熱氣騰騰的“刨鍋湯”﹔《花繁葉茂》《出山記》拍攝過程中,當地群眾挽袖上陣本色出演,跟著劇組東奔西跑,全程參與。作品上映播出后,遵義群眾充滿自豪,成為最忠實的觀眾。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為遵義影視的繁榮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呼應時代中蓬勃生長。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經濟社會發生巨大變化,被習近平總書記贊譽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前進的一個縮影”。革命老區遵義更是“縮影”中的典型,率先在貴州實現整市脫貧。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實現中華民族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偉大征程中,遵義山鄉動人心弦的故事,吸引了文藝界關注。多家影視機構紛紛主動參與《偉大的轉折》《花繁葉茂》《天渠》等影視作品拍攝制作﹔《偉大的轉折》劇本創作團隊重走長征路,足跡遍及長征隊伍途經貴州的全部縣域﹔《花繁葉茂》主創和攝制團隊在花茂村深入基層、貼近群眾,調研數月﹔《出山記》拍攝團隊堅守在彼時條件艱苦的極貧山村蹲點300多天拍攝。
與時代同頻,遵義題材影視劇得到社會認可。紀錄電影《出山記》榮獲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評委會最佳作品獎、第二十四屆中國紀錄長片“十佳”作品﹔紀錄電影《海龍屯》獲第二十六屆金雞獎最佳紀錄片提名獎,在央視播出后持續火爆﹔電影《天渠》獲第三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提名,列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重點宣傳推介影片。
在傳承紅色中展現風採。80多年前,紅軍在遵義轉戰三個多月,在這裡的山鄉留下紅色足跡,給這裡的老百姓心裡種下紅色種子。從此,紅色文化成為遵義最濃重的精神底色、最鮮明的人文特質。近年來,遵義採取系列舉措,以優秀文藝作品繁榮發展紅色文化,生動傳承紅色基因。從再現偉大長征到反映遵義人民新時代新生活,遵義題材影視劇著力弘揚革命老區一脈相承的紅色精神,展現動人風採。《偉大的轉折》《遵義會議》《領袖1935》再現中國革命實現偉大轉折的艱辛歷程,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花繁葉茂》《出山記》《天渠》《排雷部隊》表現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奮戰一線、以身許國的高尚情懷,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
特色鮮明的遵義題材影視劇不僅豐富廣大觀眾的文化生活,更有力推動遵義文化旅游業發展,成為助推遵義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伴隨遵義題材影視作品的火爆,遵義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游客數量同比顯著增長。遵義會議紀念館、婁山關景區、匯川區轉折小鎮、習水土城古鎮旅游景區、赤水大同古鎮、泗渡鎮、團澤鎮等紅色文化基地,以及《花繁葉茂》表現的花茂村、《天渠》表現的團結村等,都成為網紅“打卡”地點,推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助力脫貧攻堅。
遵義豐厚的文化積澱和火熱的人民生活實踐,為文藝創作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
近段時間,兩部由貴州省委宣傳部、遵義市委、遵義市人民政府聯合出品,遵義市委宣傳部聯合攝制的電視劇《偉大的轉折》和《花繁葉茂》播出后,受到觀眾好評,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上引起觀眾熱議。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電視劇首部展映劇目,《偉大的轉折》去年8月首播收視亮眼,今次再登央視,熱度依然不減。《花繁葉茂》播出后同樣受到觀眾熱捧,收視率居高不下。遵義影視已經成為一種“現象”,其經驗值得總結。
在扎根人民中厚植基礎。遵義豐厚的文化積澱和火熱的人民生活實踐,為文藝創作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紅軍長征在遵義的輝煌歷史孕育出《偉大的轉折》《遵義會議》《領袖1935》等作品﹔楊氏土司800余年歷史,凝結成《海龍屯》﹔黃大發“愚公移山”的感人事跡藝術再現為《天渠》﹔務川縣大漆村村民易地扶貧搬遷的重要歷史時刻,定格為《出山記》《進城記》……軍民魚水情、黨群一條心也在主旋律作品的拍攝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偉大的轉折》拍攝時,無論刮風還是下雨,每天總有群眾趕到現場看望劇組,送姜湯、雞蛋、水果﹔春節臨近,老鄉們盛情邀請劇組吃熱氣騰騰的“刨鍋湯”﹔《花繁葉茂》《出山記》拍攝過程中,當地群眾挽袖上陣本色出演,跟著劇組東奔西跑,全程參與。作品上映播出后,遵義群眾充滿自豪,成為最忠實的觀眾。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為遵義影視的繁榮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呼應時代中蓬勃生長。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經濟社會發生巨大變化,被習近平總書記贊譽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前進的一個縮影”。革命老區遵義更是“縮影”中的典型,率先在貴州實現整市脫貧。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實現中華民族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偉大征程中,遵義山鄉動人心弦的故事,吸引了文藝界關注。多家影視機構紛紛主動參與《偉大的轉折》《花繁葉茂》《天渠》等影視作品拍攝制作﹔《偉大的轉折》劇本創作團隊重走長征路,足跡遍及長征隊伍途經貴州的全部縣域﹔《花繁葉茂》主創和攝制團隊在花茂村深入基層、貼近群眾,調研數月﹔《出山記》拍攝團隊堅守在彼時條件艱苦的極貧山村蹲點300多天拍攝。
與時代同頻,遵義題材影視劇得到社會認可。紀錄電影《出山記》榮獲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評委會最佳作品獎、第二十四屆中國紀錄長片“十佳”作品﹔紀錄電影《海龍屯》獲第二十六屆金雞獎最佳紀錄片提名獎,在央視播出后持續火爆﹔電影《天渠》獲第三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提名,列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重點宣傳推介影片。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30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