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往昔科創之路 期待未來強國之夢

鄭少斌

2022年08月11日16:49  
 

依昔歲年,如倒四十載,妄猶復及此,事也,我與創新大賽結下了永不忘懷的情緣。

那年正值青春年華,我是茫茫眾生庸子,獨好幻想,喜動手操弄。每每側坐朗台沉思之時,便念想未來幻象,心中浮然升起激昂之心。於是,揮所想亦當敢而為。我覺之,此舉必將驚天動地,成就一番偉業。現在想來,十四孩童所想所言,羞澀且好笑。可不負當年之勇,那等雄心壯志豈是同齡人可比,我佩服我那時的膽色。

我見現實方物諸多不便,突發奇想,易可分解、重組、改造,成新一物,像愛迪生那樣發明,像瓦特那樣改良,使世間新物創革,為人民勞動和生產帶來便利。

那個年代,我偏愛數學,對新鮮事物有濃厚的興趣,總能忘乎所以接觸各種各樣於我來說值得追求的。那時候,我們經常聽老師介紹國外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都使我向往,對這些描述的語言和未知的事物想入非非。我便開始了我的追求,做喜歡的事——創造和發明。我對自己的學科知識相當自信,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善用我的知識對身邊事物進行創造。正是我的這份興趣,那年圍繞中學生展開的全國創新大賽拉開了帷幕,我成了千千萬萬個比賽者的一員。也就是有這樣的比賽,讓我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價值將發光發熱。在這片正待蓬勃發展的大地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奇異的力量。

那年,我投入了我的實驗,不留余力地收集各種材料,經過篩選、整理、組織,加之老師的厚待、栽培,我成功地做出了許多“好東西”,這也因此讓我在全校出了名。

創造是何等艱難,但亦不是使我退卻的理由,我堅信每一位發明和創造的人必然經歷千難阻隔,最后登上那摩天高梯,成就自己的理想。沒有時間,那就擠出時間,雷巴科夫說過: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五十九倍。也正是秉持這種信念,我爭分奪秒地運用知識來奪取我對新事物的理解和改造。

時隔數十年,這份鐘情隨時間流逝,逐漸消磨了我的創新堅持。可冉冉新星仍舊隨五星紅旗飄揚,他們矗立在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我成了孩子們愛戴的老師,心中已然知曉了我的使命。這一束光輝仍然照耀在我的身上,此刻,陪伴我的,是我的學生們,是我的孩子們。

時代必將造就一批又一批高新人才。秉承熱愛,更堅持信念,我等將義不容辭地奉獻自己崇高的理想來實現中國的強國之夢。(來源: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

(責編:陳夏琳、楊鴻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