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剛剛邁出哈爾濱師范大學的王梓博老師,便懷揣夢想走進了北大荒,走進了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八五三農場這片黑土地,成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教師。這裡沒有高樓大廈,有的是孩子們一張張稚嫩的臉龐,這裡沒有喧鬧的街道,有的是孩子們求知的眼神。
王梓博
剛入校任教時,王老師隻任教物理學科,可在2019年的一次培訓中,徹底改變了王老師的想法,在這次培訓中,王老師第一次了解到人工智能對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對學生的影響之大!培訓后,王老師下定決心,要成為科技輔導員,要為鄉村學生構建他們自己的科技夢。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器材,借助人工智能進行科創,不能憑空想象,需要配套的設備,鄉村學校沒有相關的資金,老師決定先自己購買,當時王老師每月的工資隻有2800元,可卻先后拿出5000多元購買相應的設備。先進的設備有了,必須用起來,可是怎麼用呢?王老師就在網上找各種資源進行學習,向有經驗的兄弟學校,專家請教。開始的時候學校沒有專門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科創類的課程的講解,王老師就利用周六周日的空閑時間,免費給有興趣的學生進行講解。上午王老師先自己學習研究,下午在給學生講授,除了周末外,寒暑假也免費給學生進行講解,這一講就是整整兩年。
科技創新強調一個“新”,王老師從不禁錮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發揮想法,對於學生提出的天馬行空的想法,他會帶領學生一起去試驗或者驗証,即使失敗了,學生也能在這個過程中收獲滿滿。除了人工智能的科創教育,王老師還將科創活動融入到課堂。在學習《力》這一章節時,帶領學生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橋梁,並利用紙進行設計制作,進行紙橋稱重比賽。
2021年學校申請了資金,在雙鴨山市科協、雙鴨山市教體局、寶清縣教體局的幫助下,給機器人社團配備了專門編程的電腦,新進了多套先進的配套設備,並按照國家課后托管的政策,開設了科創課程的第二課堂,拿出專門的時間給有興趣的學生學習。不僅如此,學校積極派教師外出進行學習,學習了先進的科創理念。
通過這幾年的努力,2021年我校被雙鴨山市科協、雙鴨山市教體局評為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10月,被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評為2021“雲上工作室”系列活動最具特色工作室。
2020年參加第三十三屆黑龍江省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比賽中榮獲一等獎。2021年參加第三十五屆黑龍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畫獲得三等獎。2021年參加第35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線上展示交流活動,聆聽了專家的講座,受益匪淺。
雖然沒有取得傲人的成績,但是借助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平台,學生們卻學有所獲。(來源: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