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教育如播種 用心方能成大樹

梁宇丹

2022年08月12日08:57  
 

今年高考全國甲卷語文作文題,以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為背景,眾人給匾額題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鑒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考生可從三種方式中任意選擇,學習、借鑒他人(國)的方法經驗或根據自身情況加以創新,進而對效果進行評價﹔也可對三種方式綜合理解,逐層分析:從模仿借鑒到自主創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遵循這個規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高考中出現創新,足見國家社會對於創新的重視程度。

2013年12月,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我非常榮幸能夠晉級第二十九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那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省級的大規模科創競賽,緊張充實的比賽過程讓我收獲很多。

大賽中有見認識了很多來自全省各地一線的科教工作者們,他們熱情地介紹著自己在科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但其中一位老師的話,讓我印象深刻,那是一個年近50年的老教師,那次他不光帶來了自己的作品,還有他輔導的三個學生作品,他參加比賽好多年,而且幾乎每年都能夠晉級省級比賽,他說:“科創教育就像一粒種子,播種在孩子們的心裡,早晚一天能夠長成蒼天大樹。”而這句話也成為我在科技教育過程中的座右銘。

這幾年不斷鼓勵學生們去嘗試,去創作。我逐漸發現,科創教育的重要性不亞於任何一個高考科目。輔導學生去參與各類科創競賽,在競賽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也更加的熱愛學習,看著他們通過自己查閱資料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最終將腦中所想變為現實,不斷驗証著科學原理時,那時的學生是在發光的!這可能就是科技教育者最幸福的時刻吧。

2021年我又再次進入省級比賽,相比於八年前的比賽,參賽的范圍更廣,賽道更多,各地所提交的作品也都越發的精巧,越來越貼近生活實用從市級到州級省級,層層篩選,擇優推薦,但隻要是參與過的人都知道,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的比賽規模越來越大,參賽選手越來越多,比賽規則也越來越公開透明,在信息化的時代,已經可以讓絕大多數的人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參與到大賽之中,不管是參賽選手,還是觀眾,大家都從不同學科領域的作品中獲得靈感。也許有些作品略顯粗糙不夠成熟,但哪一項的科學進步不是靠這樣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完善才最終成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就為我們青少年的成長提供了這樣的平台,在大賽中,青少年們可以不斷地學習、借鑒他人(國)的方法經驗或根據自身情況加以創新,這就是科教創新在青少年心中深埋下的種子。一屆又一屆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不斷推動著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在無數青少年的心中播下了創新的種子、好學的種子,總有一天,這些種子不斷萌發汲取陽光,最終成長為一顆顆參天巨樹,成為國之棟梁。(來源: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

(責編:陳夏琳、楊鴻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