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故事
辛琰:文化文物資源是獨特的寶貴資產
每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代表們都會提出大量議案建議。人大代表為什麼要提出這些議案建議?國家機關怎樣辦理這些議案建議?為什麼代表議案建議能夠把人民群眾的願望、呼聲轉化為國家法律、政策舉措?從3月3日起,人民網聯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有關單位,陸續推出《我當代表為人民——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故事》系列短視頻,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以視頻形態展現人大代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努力提出高質量議案建議,有關國家機關高質量辦理議案建議,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文化自信來自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傳承,來自中國人民的開拓創新。山西是全國地面文物最多的省份,晉中市擁有平遙古城、喬家大院、榆次老城等許多著名歷史遺跡和景點。作為山西省晉中市人大副主任,辛琰代表認為,開發利用好文化文物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是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內容。
在工作中,辛琰代表發現,近年來,全國各地在文化文物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做了很多嘗試,也形成了不少亮點,對文化文物資源開發利用有著較強的借鑒意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一是有的地方文物開放合力尚未形成。大多數開放的文物景點無論在保護管理、宣傳策略,還是配套設施建設、特色文化項目開發等方面均各自為政,未能從旅游產業發展的戰略和全局高度進行推介,還沒有完全形成統一保護、利用“一盤棋”和規劃、發展“一口徑”的局面。二是有的地方文物開放單位出現陳展“同質化”、內容“一般化”趨勢。有的文物,由於未能深入發掘各自的歷史文脈、家族特色、文化亮點而陷入概念趨同、內涵膚淺的局面。三是有的地方文物活化利用模式單一。目前文物資源利用模式多為開放參觀,模式單一,社會受眾以游客居多。散布在鄉村的文物由於不具備交通優勢、基礎設施缺乏等原因,閑置、無人使用現象普遍,形成了資源浪費。四是有的地方文物保護投入不足。文物保護是一項既需要經常性保養維護,又需要周期性維修保護的工作。在辛琰代表工作的晉中市,開放的文物景點前期雖然經過了整體保護整修,開放后各景點管理機構也都進行了日常的保養維護,但由於多數景點是在20世紀80-90年代維修開放,目前進入了一個新的維修周期,部分建筑物出現牆體裂縫、屋頂滲漏、懸塑傾斜等險情,需要投入維修經費進行維修。除此之外,有的地方為進一步整合文物資源,創建特色旅游景區,對於現有文物景點周邊具有開發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也需要進行維修保護。
經過調研和思考,辛琰代表認為用好文物資源,講好中華文化故事,需要借鑒先進典型經驗,建立健全文化資源開發保護利用和運營模式。比如扶持社會力量作為主體,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行業實施差異化的支持政策,包括土地、稅費減免、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具體政策,引入市場機制,利用產業化手段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提高服務能力。探索開展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試點,通過委托或招標等方式吸引有實力的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公共文化設施的運營。比如開發一批融歷史文化和參與性、娛樂性為一體的適合現代旅游需求、回報率高的精品旅游線路,整合文物旅游資源,立足長遠,明確發展方向,通過提升和挖掘文化內涵,提高文物保護開發效率。比如從社區服務、文化展示、參觀游覽、經營服務、公益辦公等多方面入手,進一步轉變觀念,拓寬思路,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文物保護利用,解決文物保護資金瓶頸,拓寬文物利用渠道,構建“政府引導、社會積極參與”的文物保護利用新機制,實現“文物保護傳承”“保護成果惠及民眾”的目標。比如結合“互聯網 +”建設和全域旅游發展引入社會化機制,加強多網、多終端應用開發,促進文化文物資源與旅游、特色農業的對接與融合發展。同時,加強文化文物資源保護利用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特別要注重創意人才、產業規劃人才、營銷人才的吸納和培養。
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辛琰代表的建議,安排相關負責同志帶隊赴四川、湖北進行調研,了解基層情況,研究工作思路,與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也進行了充分溝通,組織編制的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相關文件,提出建立健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機制、大力推進文物合理利用、健全社會參與機制、激發博物館創新活力、促進文物市場活躍有序發展、完善文物保護財政支持政策等舉措,為創新文化文物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了更加完備的政策保障。
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積極加強實踐探索。有針對性地實施了“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公布36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實施270個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集中成片傳統村落保護工程,開展近現代建筑保護展示提升工程,成立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舉辦全國文博單位文化創意產品聯展,確定公布92家全國博物館文創開發試點單位名單,舉辦中華古籍創客大賽。建立文物與文化旅游工作會商機制,積極培育以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為支撐的體驗旅游、研學旅游和傳統村落休閑旅游線路。同時也加強社會參與。社會主體發展壯大,國內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數量超過314萬戶﹔完善文物認領認養和捐贈政策,開展民間合法收藏文物管理政策調研和制度設計,支持社會組織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性文件和目錄。推動有條件的文物保護單位逐步向公眾開放,全國87%的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2019年全年接待觀眾12.27億人次﹔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創造的影視、圖書、動漫、游戲、藝術品等文化產品,深受觀眾喜愛。
稿件來源:《我當代表為人民——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故事》一書
監制丨楊鴻光、謝婷、吳昊
策劃、統籌丨孫娜、田文昕、李佳
腳本丨康力
后期丨閆涵、呂曉雨(實習生)、熊尉伶(實習生)
配音丨鄭嘉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