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我們的盛會>>要聞報道

從北京再出發:一位聯合國官員眼中婦女事業的歷程與未來

2025年10月15日17:05 |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小字號

馬季娜·賈布瑟諾娃(Madina Jarbussynova),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委員。人民網記者 阿爾達克攝

馬季娜·賈布瑟諾娃(Madina Jarbussynova),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委員。人民網記者 阿爾達克攝

我的外交生涯始於30年前的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1995年,我受邀加入哈薩克斯坦外交部,隨即投身於哈代表團參加北京世婦會的籌備工作。那次會議通過的《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已成為推動全球婦女權利與性別平等意識根本轉變的歷史裡程碑。自此,我始終以國家與區域層面積極參與者的身份,持續跟進這一進程。

對哈薩克斯坦而言,北京世婦會不僅是象征,更是政府政策與公眾意識發生系統性轉變的起點。在《行動綱領》指引下,哈薩克斯坦成為中亞地區最早建立促進平等權利與機會國家體系的國家之一。

哈薩克斯坦1998年成立總統直屬的婦女與家庭人口政策委員會﹔2003年通過國家性別戰略﹔2009年正式頒布《國家保障男女平等權利與平等機會法》,將《北京宣言》與《行動綱領》的核心原則納入國內法律體系。這些系統性努力已見成效。在教育領域,女性享有平等受教育權,大學生中女性佔比約達60%,並積極參與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相關計劃。

在決策參與方面,女性議員在議會中的比例得到提升。《防止家庭暴力法》與婦女維權求助系統的建立,進一步為婦女構建了更完善的法律與制度保障。

近年來,哈薩克斯坦與中國在婦女職業培訓與發展領域的合作成果顯著。兩國共同探索女性的可持續教育模式,為婦女經濟賦權與自我實現搭建平台。這一進程得益於數字化推進、教育體系現代化與婦女權益保障政策的協同支持,雙方尤其注重提升女性在數字素養、IT技能與創業能力方面的發展。

哈中兩國在婦女職業發展路徑上呈現出三大共同特點:積極推進數字化,鼓勵婦女參與創新經濟﹔發展重點從社會支持逐步轉向經濟參與和專業成長﹔在國家職業培訓體系中系統設置女性專項。

以哈薩克斯坦為例,政府正實施多項國家計劃,重點面向小企業、農業和數字經濟等領域開展婦女再培訓。作為國家人力資本發展項目的一部分,婦女可獲得廣泛的在線學習資源與專業發展補助。

在中國,2022年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進一步明確了婦女平等獲得職業培訓與就業的權利。全國婦聯在技術與工程等領域推進的專業培訓項目成效顯著,鼓勵女性進入STEM領域的獎學金與補助計劃,以及“互聯網+女性”等倡議持續落地。這些項目為女企業家提供了在線教育、小額信貸與市場拓展等系統性支持。

隨著相關措施的推進,婦女角色正逐步轉變為經濟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哈中兩國的實踐經驗,有望為中亞地區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第五項(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婦女和女孩的平等權利)提供重要范例。這些成果也可在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框架下進一步推廣與交流。

在上合組織成立初期,我曾擔任哈薩克斯坦國家協調員。期間,我多次倡議將人道主義議題,特別是性別平等納入合作議程。這一主張源於我對《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在中國有效落實的觀察,也基於其可能對上合組織成員國產生的積極影響的信心。

中國在全球范圍內較早建立起系統化、多體制的性別平等推進機制。將性別平等理念全面納入社會經濟規劃體系。此外,中國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婦女權益保護法律與政策機制,並將性別平等目標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與各類發展計劃。

中國正通過支持女性創業、鼓勵婦女參與科技創新等多項計劃,系統提升婦女經濟地位,成功將性別政策與國家經濟優先事項有機結合。值得關注的是,政府正以堅定而系統的方式,推動改變有關男女社會角色的傳統觀念。

國際社會可結合各自國情,參考中國的以下經驗:注重制度穩定性,在宏觀經濟規劃中引入性別視角,善用數字技術與文化傳播工具,並建立系統的性別戰略執行監測機制。

當前,在世界面臨新一輪經濟、氣候與人道主義危機的背景下,婦女權利已成為衡量社會穩定與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盡管成就顯著,影響婦女地位的復雜挑戰依然存在:家庭暴力仍是系統性社會問題﹔性別刻板印象、薪酬差距、數字鴻溝以及女性在高層決策機構中的代表比例不足,仍是當前亟待破解的難題。

我認為,實現性別平等,需將國家政治意願、個體積極參與與民間社會力量有機整合。關鍵目標是從形式平等走向實質平等,確保婦女能夠持續、全面地融入社會各領域。

我們所追求的,從來不是優待,而是公平﹔不是特權,而是權利。每一位女性的前行,都是全體女性進步的一部分。傳統與偏見的圍牆,終將被不斷前行的腳步沖破。

對我而言,三十年前的北京世婦會從未遠去。那是一份依然鮮活的精神綱領,持續提醒我們:婦女權利的進步,即是全人類權利的進步。我們的政治意願、通力合作與團結精神,將共同塑造后代——我們的女兒、孫輩與未來領導者——所將面對的時代。

(作者是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委員﹔人民網記者阿爾達克、鄧潔採訪整理)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