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红色老区>>精准扶贫

河北平山:拔穷根 一起富

2019年12月24日14:40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编者按:春暖花开,层峦叠翠,沿着蜿蜒的盘山路,深入河北省平山县,感受脱贫攻坚路上的平山力量。平山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区大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为贯彻落实脱贫攻坚精神,近年来,平山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千方百计带动群众增收。平山县南文都村和河渠村在脱贫攻坚这场历史大考中,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创新发展模式,将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南文都村:生态旅游项目挑起脱贫攻坚大梁

南文都村位于平山县西北部,文都河下游,距革命圣地西柏坡3.9公里。全村204户、687人,行政区域面积7280亩,山场面积6500亩,耕地面积580亩,人均耕地仅0.64亩,地少人多,土地人均产出少,群众思想保守,“等靠要”思想较重,缺少产业支撑,生活水平较低。2015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203人。

2016年2月底,石家庄市工商联驻村工作队进驻南文都村,张端树任工作组长。刚进驻南文都村,张端树与工作组看到的是贫穷落后,全村脏、乱、差,于是张端树带着工作组的同志,挨家挨户走访,对村民的家庭情况登记建卡。虽然遇到了多次冷眼,吃了多次闭门羹,有的村民还挖苦带讥讽,但他和工作组的同志总是相互鼓励,迎难而上,毫不气馁,深挖“穷”根。

图为平山县南文都村南侧的荷花池,池内种植荷花与养殖泥鳅和甲鱼,既能用于生态旅游观光,又能产生经济效益。付兆飒 摄

图为建设前的荷花池原址,野草丛生,垃圾遍地。

石家庄市工商联驻村工作队结合南文都村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工商联优势,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引进旅游开发公司,建设总投资11.78亿元的柏坡文都·赢谷现代农业旅游园区项目;2017年,采取村企合作、企业众筹出资入股模式,启动总投资120多万元,集荷花种植、甲鱼养殖、垂钓采摘于一体的荷花池塘景观项目。目前,两个项目均已实现初步收益,以种、养、休、游、娱为特色的现代综合性农业体日渐雏形,持续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效果明显。2017年底,南文都村人均增收3500元,贫困户人均增收3340元,村集体年增收4万余元,顺利完成整村脱贫出列任务。

图为平山县南文都村村民苏和平在柏坡文都·赢谷现代农业旅游园区里剪树苗。付兆飒 摄

见到苏和平的时候,他正在柏坡文都·赢谷现代农业旅游园区里低头剪树苗。“春天了嘛,大家都忙着春耕,我们园区的生态餐厅也开始育苗了,来年就等着看郁郁葱葱的绿色餐厅吧。”苏和平说。

现年40岁的苏和平,以往常年在外打工,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北京昌平葡萄园等都是他工作过的地方,但收入却很一般,又不能兼顾家庭。“2016年4月,项目一落地,我就回来了,给家乡产业做技术员,心里高兴,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这多方便!”苏和平乐呵呵地说,“再加上收入也提高了,幸福感也直线上升。”

图为平山县南文都村村民范圈桃在葡萄园区里查看葡萄生长情况。付兆飒 摄

同样在产业园区打工的范圈桃,2016年刚摘了贫困帽。“终于脱贫啦!”范圈桃高兴地说。今年47岁的她,上有90多岁的老人要照料,下有两个孩子要上学,平时就依靠两亩地的收入,爱人农闲时节出去打打零工,挣个零花钱,但收入也甚微。家里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生活自然过得艰苦。

“现在种地虽然不是靠天吃饭,但一阵风就能把这一年的收成刮没。”遭受过此类经济损失的范圈桃感受深刻,“现在可好了,在园区工作,也不累,每月都有固定收入,之前孩子上学还有压力,现在没有啦!”

让苏和平能在家门口工作,让范圈桃摘掉贫困帽的这个柏坡文都·赢谷现代农业旅游园区在刚入驻南文都村时,却经历了很多阻力,范圈桃就是其中之一。

“我就是个种地的,你把我的土地占了,我还能干啥?”一根筋的范圈桃就是想不通流转土地能带来啥好处,只是担心自己失去唯一的经济来源,而跟她思想一致的村民占绝大多数。

不能眼看着扶贫工作队辛苦引进的企业项目就这样飞了,村两委班子面对思想保守的群众,煞费苦心。“我们每天召开研讨会,再入户劝说,从自身做起,先把自己的几亩地流转出来。”南文都村村长范志良说起当时的困难,历历在目。经过几轮劝说,项目终于成功落地。

目前,园区建设已完成投资5800余万元,面积3000平米的生态餐厅主体已完工,投放鱼苗的水源治理达50余亩,加固堤坝1800多米,移栽各类树苗1600余株,大树50余棵,栽植苹果树370亩近18500株,樱桃20余亩,葡萄园300余亩;硬化园区广场3000平米,修建桥梁一座、园区道路1600米以及酒窖一座,治理河道2000余米;租赁村民房屋修缮装饰开办农家乐2处,初步形成了“种、养、休、游、娱”一条龙生态旅游产业,初具营业条件。

扶贫工作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方式,打破了农民以往的陈旧观念,摆脱了小农意思,增强了集体观念,让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脱离了劳累且低效的重复性劳作,实现了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收入从单一的卖果粜粮,变成了同时获得租金、薪金、股金的新农民。

“现在觉得挺好,把土地流转了,我也有活干了,之前种地收入三千多,现在能有一万多,自然比种地强。”范圈桃吃了定心丸。

图为平山县下槐镇南文都村村民范春喜介绍自家去年的各项收入。付兆飒 摄

在村里负责保洁工作的范春喜对能有这样的工作很满意,“以前在村里打零工,挣不了多少钱,收入也不稳定,有活儿就干,没活儿就不干了,日子过得也不松快。后来村里为了照顾我,给我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在村子里打扫卫生,每个月能有1800块钱的收入,足够我们老两口花,我既能工作又不耽误照顾家里病人。正常情况下,到年底还能攒下10000块钱。”

范春喜指着贴在墙上的收支明细表一一介绍道,“除了打扫卫生的务工收入,每年还有693元的土地流转金,250元的合作社分红,57.25元的农业综合补贴。在此基础之上,今年又多了2500元的小额贷款入股园区分红,现在日子过得舒坦多了。”

生态宜居、群众幸福,南文都村正在打造脱贫攻坚新样本。

河渠村:产业扶贫发放脱贫“大红包”

距离南文都村一小时车程的河渠村于2016年脱贫出列,该村是黄壁庄水库移民村,也是国家级贫困村之一,是平山县上三汲乡最大的村。全村969户,30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62户,1043人。2014年脱贫102户,373人;2015年脱贫113户,354人;2016年脱贫125户,272人;2017年脱贫20户,38人;未脱贫2户,6人;贫困发生率0.16%。

图为润众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内的有机蔬菜大棚。付兆飒 摄

2017年3月,平山县教育局工作组入驻河渠村以来,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扶贫,新建680平米河渠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750平米文化活动广场,218平米戏楼,并安装篮球架、乒乓球台以及20多件健身器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修5条通村路,硬化村内所有大街小巷,铺设两条步行街,方便群众出行;新打2眼深井,铺设自来水、污水管网,解决群众饮水安全;新建贫困户房屋7户,维修贫困户房屋4户,解决群众住房安全;安装60盏路灯;新打大口井2眼、安装变压器1台、铺设滴灌500亩,建设高标准小麦示范田150亩,为群众农业增收打好基础。除此之外,工作组还认真分析每一户的现实状况,分析致贫原因,因户制定精准脱贫计划。

图为平山县河渠村村民李喜海在制作缸炉烧饼。付兆飒 摄

刚刚脱贫的李喜海就是享受精准脱贫的贫困户之一,妻子是残疾人士,不能务工,家里又有两名幼儿,他因照顾家庭不能出门打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看病都得赊账。”说起那些年的贫困生活,李喜海感慨,“之前都是能不买的东西不买,非买不可的东西尽量少买。”没有收入来源,李喜海只能压缩生活支出。

了解到李喜海的致贫原因后,工作组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贫困户掌握了脱贫致富的技术,提高脱贫致富的能力,才是根本。2017年,工作组为李喜海搭建了桥梁,让他去平山县城学习缸炉烧饼的制作技术。学成归来的李喜海于2017年冬在村里开了店面,生活开始有起色。“每个月能有2000钱的收入,还不影响接孩子,工作组也给我妻子在村里的服装厂找了保洁的工作,每个月能有500元收入。”一边做缸炉烧饼,李喜海一边盘着自己的经济收入,“2015年,村里还给我分了30棵核桃树苗,工作组教我剪枝培育,去年结了果,收入大几百块钱,今年就多了;二亩地也能收入1000多块钱。”李喜海指着自家房顶上的光伏发电设备说,“你看,这个光伏发电每年还能分红3000块钱呢。”扶贫工作组带来的产业扶贫“大红包”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图为河渠村通过恒泰新能源公司建设的光伏发电站,覆盖了60户无劳力或缺劳力贫困户。付兆飒 摄

李喜海所说的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是河渠村产业扶贫的项目之一,2016年,为村里9户贫困户安装光伏太阳能发电,每户每年稳定收入在3000元以上,可连续收益20年。2017年,河渠村又通过新能源公司在枣洼村建设光伏发电站,覆盖60户无劳力或缺劳力贫困户,每户每年将收益3000元。除了光伏扶贫,正在谋划建设的100亩黑木耳生产基地也将解决全村160人的就业问题。

图为平山县河渠村村民朱明增在展示医疗扶贫救助卡。付兆飒 摄

因病致贫是典型的贫困原因,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时强调,解决因病致贫,不能让一个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

朱明增对“因病致贫”体会深切。2014年患病前,朱明增家曾是村里有名的富裕户,家里盖的房子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气派,好多村民都很羡慕。然而2014年的一场大病,一年住院7次,花费20余万元,让朱明增家从“小康家庭”一下跌入了“贫困深渊”。

“不断检查,不断化疗,每年都要住院,这几年前前后后花了30多万了,承受不起啊。”说着朱明增眼圈泛红,“但是,从2018年开始,报销比例就提高了,我去年腊月去河北省四院住院,本来带了两三千块钱,结账的时候账单是12800元,我正担心带的钱不够,可是最后算下来,我只需要交400多块钱,当时心里一下就敞亮了。” 朱明增对自己和家人能享受这样优惠的政策很感激,“去年老伴儿去县里的红十字医院看病,住院八天,做了很多检查,就花了40多块钱。”

驻村第一书记刘建涛介绍,每年平山县中山医院都会向贫困户发放就诊基金卡,2018年面额8000元,贫困户去中山医院就诊时,除去医保报销、大病补贴、民政救助等费用外,其他费用从就诊卡里支出,从源头上解决了贫困户看病贵,不敢看病的难题。

说起现有收入,朱明增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帐,“土地流转金、移民款、农业补贴、养老金、小额贷款分红、扶贫分红、低保金等,划拉划拉,一年国家能给9000多元补贴呢,国家的政策好啊!”

产业兴旺、精准扶贫,河渠村正在探索群众收入新途径。(李晓 实习生付兆飒)

(责编:田少星、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