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红色老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地方策系列报道

红色引领 绿色发展 书写脱贫攻坚的河北答卷

2020年07月06日13:47    来源:人民网    袁志广 杨文娟

夏季西柏坡风景美如画(航拍图片)。 平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夏日的柏坡岭松柏苍翠,清澈的滹沱河碧波荡漾……

太行山绿,西柏坡红!依靠着红与绿两种资源,革命圣地西柏坡正发生着美丽嬗变:当地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昔日的土坯房已变身整洁的楼房、别墅,多半农户还开上了小轿车。

西柏坡的喜人变化,是河北举全省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来到河北省阜平县走访看望困难群众,在这里向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彼时,河北每十位农村人口中就有一位生活在贫困线下,62个重点贫困县中,有57个是革命老区县。

如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河北发扬革命老区奋斗精神,向贫困发起总攻。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河北努力书写脱贫攻坚的壮丽诗篇。

每年数百万游客都要到西柏坡参观学习。平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依托优势 红色旅游成扶贫亮点

范美丽,是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依靠着红色旅游,开办家庭旅馆、售卖手工艺制品实现了脱贫。

“每年进入6、7月份,西柏坡的红色旅游都会变得火爆。”范美丽说,70多年前,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进京建立新中国,由此,西柏坡成为著名的“赶考精神”发源地。

“西柏坡纪念馆建成,尤其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提出‘赶考’远未结束后,许多人来到这里,追寻‘赶考’足迹,增强前行的力量。”平山县委书记、县长董晓航表示,每年全国各地数百万游客都要到西柏坡参观学习。

“我们这儿发展旅游,收入多的村民一个月光靠出租家庭旅馆就能收入过万,再弄个观光车接送游客一年就能纯挣十多万。”范美丽介绍说,现在西柏坡几乎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当年,党中央在西柏坡土坯房里指挥“三大战役”;如今,西柏坡村全是整洁坚固的新房小楼。

红色旅游不仅让百姓过上了红火日子,也成为河北推动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之一。来自平山县旅游部门的统计显示,2019年该县共接待游客194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了146.3亿元。在红色旅游的助推下,当地结束了绝对贫困历史,2019年,该县83382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努力实现脱贫致富,不只是平山一地的选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到狼牙山,红色旅游也成为保定易县这个山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狼牙山景区内有五勇士纪念塔、五勇士陈列馆等红色地标建筑供游客缅怀先烈,回顾抗战历史,又有滑雪场等多样娱乐项目。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村民返村,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保定易县依托狼牙山景区,通过拓展产业链条,推动了当地几十个贫困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保定阜平,除了发展红色旅游之外,当地还充分发掘青山绿水和特色产业资源,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绿水青山 延伸产业扶贫链条

如今的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已经告别了满眼黄土色,变身成为充满太行风情的网红旅游“打卡”地。

“现在到骆驼湾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有的时候,通往村里的马路上,小汽车能排起长队。”骆驼湾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华格介绍说,这些年,骆驼湾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阜平县骆驼湾村如今已成网红旅游“打卡”地(资料图片)。阜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介绍,2019年5月,阜平县成立了顾家台骆驼湾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旅游项目于当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启动,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约25万人次。

2012年末,习近平总书记踏雪到阜平视察时,骆驼湾村、顾家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只有950元和980元。2017年底,两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如今,两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13620元、16109元。

除了发展乡村旅游,当地绿色产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顾军是阜平县色岭口村村民,之前因为得了脑血栓,过上了“拉饥荒”的日子;而帮他走出困境的,是顾军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香菇。

据介绍,当地气候寒凉,山区果树枝杈多,粉碎成木屑可做蘑菇培养基,适合发展食用菌。为扶持新产业,阜平县整合涉农资金,统一建设标准化大棚,提供菌棒和技术培训指导,统一打造“老乡菇”品牌并负责收购蘑菇。顾军说,靠着种香菇,不仅多年的“饥荒”还清了,他家也脱了贫。

如果说,在阜平是一朵朵小蘑菇为贫困群众撑起了“致富伞”,那么张北县德胜村则是将“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

据介绍,原产于南美洲高原地区的马铃薯进入中国后,需要在高寒地区才能育出良种。张北县德胜村在当地建设了280个育种大棚,建成了规模达300亩的微型薯育种园区,通过发展马铃薯育种推动了百姓致富。

现如今,张北县马铃薯育种产业占据了全国种薯市场1/5份额,当地依靠发展马铃薯育种、光伏发电等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张北,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 张家口市张北县委宣传部供图

“无论是发展红色旅游,还是发展香菇、马铃薯育种、光伏发电等产业,其背后的逻辑都是‘通过深化产业扶贫,增强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河北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也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河北大力推进特色产业扶贫。截至目前,河北已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5.3万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项目实现全覆盖。

不久前,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河北省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要点》,提出以增强扶贫产业带动力、促进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为工作重点,形成“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战脱贫 统筹做好两篇大文章

来自河北省扶贫办的信息显示,到2019年底,河北省剩余贫困人口3.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7%,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河北历史上首次消除了区域性整体贫困。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脱贫路上,一个人都不能少。河北省扶贫办副主任李建军介绍说,“今年以来,河北省逐户建立台账,逐人精准施策,逐项解决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脱贫。”

“如果说脱贫是一场攻坚战,那么防贫就是一场持久战。”李建军表示,“确保贫困群众完全脱贫,应该统筹做好防返贫致贫和乡村振兴两篇大文章。”

据了解,目前,河北正在构建脱贫防贫长效机制上“发力”。房向魁曾是邯郸市魏县东代固镇房小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引导下2017年脱了贫,但房向魁的妻子患有宫颈癌,医药费让这个家庭一度处于返贫边缘。

“村两委得知情况以后,积极地帮我申请了4万多元的防贫保险,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房向魁说。不仅如此,乡镇和村干部得知他有养羊的想法后,还帮助他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房向魁在家养起了羊。“这几年,我们家的生活在不断地改善。”

房向魁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在家中养羊。 魏县扶贫办供图

大病是返贫致贫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河北省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脱贫防贫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像房向魁这样的贫困户,医保系统将根据其花费的实际数额,一次启动保障。

“作为邯郸市精准防贫试点,我县在全国还首创了‘精准防贫保险’。”魏县扶贫办主任陈瑞学介绍说,县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按全县农村人口10%比例,每份投保50元,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借助保险公司专业化手段,实施入户勘察核算,负责对经认定的防贫对象发放救助金。“截至目前,全县没有一户返贫致贫。”

不仅是大病,在容易造成致贫返贫的子女教育、重大灾害等方面,河北省建立了长效保障机制,针对非贫困、低收入群体,还设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基金,省级投入财政资金1000万元,市、县按照不少于500万元的标准投入引导金,重点资助扶贫兜底政策覆盖不到、有特殊困难的群众。数据显示,2019年,河北省新发生贫困人口同比下降94.2%,实现了脱贫人口零返贫。

“通过动态监测、推进多元帮扶、建好机制平台、建立防贫保险等方式,河北建立健全了防贫长效机制,也进一步夯实了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李建军表示,现在,河北省开始积极探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措施和路径,把贫困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重点,在深刻改变乡村面貌的基础上,逐步把扶贫产业壮大的过程转变为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

邯郸市肥乡区最东部的南赵村,村民祖祖辈辈依靠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讨生活,曾经是有名的贫困村。“我们坚持把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重点抓好菊花特色产业培育和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而且实现了村庄的华丽蝶变。”南赵村党支部书记门国平说。

如今,走进这个小村庄,看到的是一排排绿树郁郁葱葱,一簇簇鲜花吐艳飘香,一栋栋新房整齐划一,一张张面孔喜悦亮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河北正努力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变成现实,让更多群众过上美满富裕的生活。 

(责编:赵亮、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