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无惧困难 科研伴我成长

雷鹏

2022年08月12日1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的林荫街,跟我之间有着一种不解之缘。十几岁的时候我穿着校服在成都七中进进出出,十几年后的今天我还是穿着白大褂,就在我们学校隔壁的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最新的生物科学技术研究。

我们在上高中的时候对大熊猫进行了非常详细地观察,比如观察它反复地踱步,观察它甩头,观察其他各种各样的重复行为,这叫做动物园里常见的刻板行为。我们当时花了6个月的时间,每个星期都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1-2次,对大熊猫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行为观察和记录。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地接触到科学的研究和实验中去。观察熊猫的项目结束之后,我们就把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并参加了成都市的青少年科学创新大赛,后来又参加了四川省的青少年科学创新大赛,并且获得了一等奖。

在这之后,我们参加了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中国区夏令营,从选拔赛中获得了评委的认可,代表中国和其他的小伙伴一起参加了第53届英特尔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颇丰,比如对科学的理解,以及你可以知道同龄人都在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同时也坚定了我今后走上科学研究这条路。

我从很早开始就觉得做实验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所以在大二的时候我就进入了清华大学李艳梅教授的实验室,并且在实验室里跟我们博士师兄师姐一起进行科研工作的训练。所以我觉得所有的先人一步,都是因为在一开始就学会了如何去思考一个科学问题,如何想办法去解决你所发现的这个科学问题。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受到非常大的启发,也得到了很多成长。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我继续研究了阿尔茨海默病,尤其是它的关键蛋白的生理作用。这类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在国外其实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这些疾病主要影响的都是老年人,所以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老龄化国家影响也很大。因此我想把我学会的这些知识带回国,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想办法帮助我们国家的老年人,能够过上更好的晚年生活。

在国家高层次人才的资助下,我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我非常熟悉的林荫街,来到了我们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这里是一个学科交叉的实验室,我们有很多来自不同的研究方向,不同领域的顶尖人才在一起工作。这样的工作环境使我们做交叉科学,或者说当我在研究疾病的时候,所用到的各种方式方法,所用到的各种尖端的技术,都成为了可能。

回国到现在7年了,我一直觉得选择回国工作,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而且没有之一。我们为了完成一个项目,可以深夜加班,可以大年三十晚上都还在这里继续工作。这些环境,这样的氛围,或者说这样的态度,应该是国外所比拟不了的。科研是一条非常漫长孤独而充满荆棘的道路,如果你要踏上这条道路的话,我想你一定要具备非常坚硬的品质,敢于面对实验的失败,大胆创新,用人生诠释大无畏的科研精神。(来源: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责编:陈夏琳、杨鸿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