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全家因父亲转业从北方迁到沙市。我那时要上初二,需要插班入学,那时候插板是需要考试的,种种原因,入学时数学考得不好,但由于我的英语很突出,当时的教导主任,教英语的欧阳鑫老师,是他决定收留了我。
刚从北方到沙市,学习上除了两个地方教材的差异外,最大的困难就是方言问题。比如数学老师讲“三角”,我听成了“三国”,心里奇怪不知道数学为什么要讲“三国”。但是很快,我就克服了方言的困扰。初中的数学老师是陈老师,年轻敬业,在她的悉心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也突飞猛进,期中考试,总成绩排名全班第5名,并成为英语课代表。期末考试总成绩变成全班第一名,其中数学成绩最为突出。
前排左1是作者
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那时功课不太紧,闲暇时间较多,我又属于精力特别旺盛的那种,教生物的潘德钰老师就让我做一些课外的生物实践,制作了一个能够显示人体解剖系统的教具,至今想起来还挺有意思。就是在一个塑料制作的人体内部,装上一串小灯泡,从口腔、食道、胃、肠道,每到一处,灯就可以亮起来,这样可以形象的显示整个消化系统。《青少年近视眼形成原因的初步调查》应该也是那个时间写的。这个课题即使是目前也是热门话题。当年潘老师已经注意到中小学生户外运动少,教室照明不足,桌椅的高矮、大小可能与近视眼的形成有关。所以潘老师带领我们课外生物小组进行了一些学校、教室的实地测量,得出的一些初步数据,完成了这篇《青少年近视眼形成原因的初步调查》。
当年的沙市,是国内最有活力的中小城市之一,市容整洁。多个产品如活力28、沙松电冰箱、鸳鸯牌保温杯等,国内知名。沙市三中,是沙市最好的中学,有多名特级教师如我的班主任,数学老师褚雪江,教物理的胡良栋,教英语的张翥天老师等。还有教语文的程永禧等,水平也很高。高考前,褚老师在教室黑板上写了10道题,让全班同学牢记,结果,居然压对了三道半题。三中老师的实力可见一斑。我做难题能力较强,但是粗枝大叶,有时在计算方面会犯低级错误。所以,褚老师特别叮嘱我,把一本习题集看两遍并牢记。拿到试题后,也不要着急,仔细看两遍再答题。结果高考数学考了100分,其中,很大功劳应当属于褚老师。高考最后1天结束后,老师花钱给我们买冰棍,想想真是感动。
我1982年从沙市三中毕业,至今一晃40年了。我现在也是北京大学的一名教师,培养博士研究生数十名,深知教育的不易,教育的重要。教育不仅是个人,也是国家的未来。我们这一代人,与父母相比,应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恢复高考后,顺利进入大学学习,又很早出国深造。见证了祖国繁荣强大的过程,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教育,正是开发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之人的基本保证。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而现在的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努力去创新,引领社会发展。而这一切最根本的在于教育,在与启发创新思维。多读书,多出学,多与已经成功的人士多交流,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年过半百,才意识到,人生最大的幸运之一是遇见好的老师,这样才能提高时间效率,少走弯路。我很幸运,中学、大学、研究生、还有工作时都遇到了特别优秀的老师,正是他们的教诲,我才能有今天,尽管不是院士,也不可能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我已经是最好的自己,今生无悔。
饮水思源,非常感谢母校的培养,对我的宽容。也期盼母校有更好的发展,培养出各种人才,造福社会!(来源: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前排左四是班主任,生物老师潘德钰,第三排右一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