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

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

张兆安:让市场主体唱好“主角”

2023年05月23日15:3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们都会提出大量议案建议。人大代表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议案建议?国家机关怎样办理这些议案建议?为什么代表议案建议能够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转化为国家法律、政策举措?从3月3日起,人民网联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单位,陆续推出《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系列短视频,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以视频形态展现人大代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有关国家机关高质量办理议案建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国结合深化改革开放和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了商事制度改革,营商环境得到了优化,市场主体在注册、办证、审批等环节办事效率明显提升,市场活跃度增强,主体感受度良好,受到了国际机构的肯定评价,但对标全球前沿水平仍有不少差距。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时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张兆安发现,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企业开办登记便利度不高、政府部门内部之间衔接不畅、政企沟通缺乏畅通渠道、市场监管难以适应新经济发展、企业诚信管理亟需加强、企业退出机制有待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张兆安代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张兆安代表在建议中分析指出,在推进以简化企业登记设立环节为核心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企业注册数量爆发式增长,但我国企业开办便利度距离全球前沿水平仍有明显差距。“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后,缺少对新设企业全流程办理的路线图、时间表的明确指引,企业在办理完营业执照后不知道下一步该到哪个部门办理哪项业务,办事的可预期性低。一些企业认为窗口办事人员在“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熟练掌握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清晰介绍企业办事指南”等方面亟须改善。在涉及行业许可的前置审批中,企业在提交一些申请材料前不能够清晰获知该材料当中应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导致材料提交后被反复退回,不得不聘请社会专业机构撰写,费时耗力。新经济往往具有轻资产、重知识技术、跨界融合、“互联网+”的特点,特别是随着产业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往往会发现自身的经营范围不够,为此需要不断添加经营范围,由于是跨界产业,有些业务无法归类,现有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和分类已经不适应当今营商环境的需要。有的地方诚信管理的代表性举措“企业年报公示和异常名录制度”,企业既充分肯定其必要性,又认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处罚措施太过严厉,对于社会诚信环境还不适应。在我国企业退出市场的过程中,吊销是一个主要途径,很多地方占比几乎达到了95%以上甚至更高,仅有极少数企业会主动注销退出市场。这种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市场上存在大量企业“吊而不销”的情况,不仅使“市场出清”难,也给保护债权人权益留下诸多隐患。

张兆安代表的建议交由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研究办理。有关部门研究认为,张兆安代表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眼,结合近年来改革进展情况,指出了在企业开办、政府衔接、政企沟通、监管方式、诚信管理、退出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了提高开办企业便利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解决准入后“办证难”问题、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市场主体自律建设、完善企业退出机制等意见建议,对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8年5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意见》,对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各项工作,作出了部署,要求各地进一步简化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必须办理的环节,压缩办理时间。2019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8.5个工作日以内。

市场监管总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工商登记制度便利化,持续推进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全面规范涉企“多证合一”改革,协同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实行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推进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实行未开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进一步放松了政府管制,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了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和良好的创新创业市场环境。

市场监管部门积极会同发展改革委、税务等部门持续推进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幅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了企业进入市场的制度性成本。从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随着准入环境的优化,市场主体持续活跃增长,新设市场主体998.3万户,同比增长12.5%,新设企业327.4万户,同比增长12.5%。2019年上半年,日均新设企业1.81万户。市场主体中企业总数达3133.10万户,存量企业数量较商事制度改革前翻了一番。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1.2亿户,同比增长12.05%,其中,企业3758.62万户,同比增长10.72%。世界银行公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便利度排名由2013年的96位上升到2017年的78位,提升18位。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由158位上升到93位,提升65位,我国的营商环境改善明显。

人民银行组织建设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推动市场规范发展,组织金融机构建设了覆盖全国、集中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了银行信贷信息的全覆盖。此外,还包括了证券、保险、信托、外汇、融资租赁、担保等类金融信息,以及社保、公积金、环保、欠税、民事裁决与执行等公共信息。截至2020年12月底,数据库接入机构3700余家,累计记录6092.3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

有关部委做好跨部门联合监管顶层设计,让各项举措“落地生根”,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推动市场秩序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

稿件来源:《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一书

监制丨杨鸿光、谢婷、吴昊

策划、统筹丨孙娜、田文昕、李佳

脚本丨康力

后期丨闫涵

配音丨郑嘉豪

(责编:蒋璐、田文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