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

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

宁夏代表团:宁夏不再是“守着黄河缺水喝”

2023年05月24日14:1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们都会提出大量议案建议。人大代表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议案建议?国家机关怎样办理这些议案建议?为什么代表议案建议能够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转化为国家法律、政策举措?从3月3日起,人民网联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单位,陆续推出《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系列短视频,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以视频形态展现人大代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有关国家机关高质量办理议案建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翻开宁夏历史的画卷,一条最持久的主线就是解决“水”问题。由于地处祖国西北内陆地区、三面被沙漠包围,长期以来,水资源量少质差、时空分布不均,“水”问题一直是深深困扰宁夏各族群众的“痛”。

近年来,宁夏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制约宁夏各族群众生存发展的最大瓶颈深入调研,奔走呼吁、发声建言,提出了一系列涉及“水”问题的建议。因为一个“水”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直心系宁夏,情牵生活在那里的各族群众。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就涉及“水”问题的代表建议,深入宁夏各地视察了解有关情况,持续督办代表建议,一些涉及生命工程、农村饮水解困、氟砷病改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及巩固提升的惠农项目在宁夏先后实施,一座座水利工程纵横南北,311座中小型水库、12处大中型扬水工程、256处集中供水工程拔地而起,随着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通水,西海固地区百万群众期盼了千百年的“甜水梦”终于实现,全区“水”问题大为改观。

中南部地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宁夏北部地区百万群众长期饮用地下水带来的水安全隐患却日益凸显。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当地供水水平低,水质无法保证,老百姓正常生活生产难以为继的问题逐渐进入宁夏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的视野。以银川、石嘴山、吴忠三市为核心区的银川都市圈共有人口约445万,占宁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当地城乡居民饮水水源一直使用地下水,特别是银川市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地下水为单一水源的省会城市,一段时期以来是沿黄城市中唯一一个“守着黄河缺水喝”的城市。每到用水高峰期,城乡供水水量明显不足,尤其一到炎炎夏日,不少居民家庭都面临供水不足的窘境。近十年来,很多居民小区一直被水的问题困扰,夏季白天停水是常事,居民们经常要半夜起来洗澡洗碗洗衣服,平时还得备上水桶,锅碗瓢盆齐上阵,趁有水的时候多存上点。

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推动银川都市圈水源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出启动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工程建设,通过统筹调剂黄河水替换区域现有地下水供水水源,构建“黄河水为主、地下水应急”的城市双水源供水格局和区域骨干供水“主动脉”,推进黄河水资源共享共治,以银川都市圈辐射带动沿黄生态经济带发展。

为推动宁夏北部群众饮水问题解决,宁夏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就实施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工程建设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调研,代表们了解到,由于超采严重,银川、石嘴山两市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超采漏斗区,其中银川南郊、永宁、贺兰水源地出现无水可采局面,同时银川南郊、北郊、东郊及石嘴山第二、第三水源地水质逐年恶化,当地水质氨氮、铁锰存在不同程度超标,严重威胁到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银川都市圈现有城市供水工程无论从水量还是水质方面,均不能满足推进都市圈建设的需要。通过前期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调查和走访工作,代表们深刻认识到,受干旱少雨的自然禀赋条件和现有工程布局不足、缺少稳定水源等因素制约,原有部分水源地已不适合继续作为城市公共供水水源地。通过实施水源替换工程,既能有效解决当前水源地水质日趋恶化、供水保障不稳定等问题,还能解决银川、石嘴山等重点城市无备用水源地的问题。实施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工程建设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为此,在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宁夏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以代表团名义提出了《关于支持宁夏城乡供水水源工程的建议》,提出规划实施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是事关宁夏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也是统筹推进银川都市圈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互联互通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会后,这件建议按程序交由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研究办理并负责答复。考虑到该工程的实施可有效解决银川、石嘴山和吴忠等8个县(市、区)200多万城乡群众(其中贫困人口5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对脱贫攻坚、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改善和保护区域水环境意义重大。水利部多次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协商,提出加快推进工程建设的意见,将该工程列入了2019年支持推进建设的重大水利工程清单,并报国务院同意。当年,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规划建设黄河取水泵站,新建净化水厂,扬程33.2米,铺设管线138公里,改造水库库容超过4000万方。

西线供水工程通水后,存在多年的高峰期用水问题迎刃而解。如今,宁夏北部地区居民家中什么时候打开水龙头都有哗哗的自来水,再也不用准备大大小小的水桶,也不用担心小区里的绿植和居民抢水了。

“十三五”以来,宁夏以骨干供水工程为重点,加快银川都市圈西线东线、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农村饮水水源替换、管网连通、自来水入户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力度,着力加强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大联通建设,农村供水保证率达到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439万农村居民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一组组令人欣慰的数据,正是宁夏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提高的真实写照;一个个喜人的变化,凝结着全国人大代表、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与心血汗水,呈现出人间最动人的春色。

稿件来源:《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一书

监制丨杨鸿光、吴昊

策划、统筹丨孙娜、田文昕

脚本丨康力

后期丨闫涵

配音丨李桂琴

(责编:蒋璐、田文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