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

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

扎西多杰:保护“高原肾脏”,兼顾民生发展

2023年05月24日15:0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们都会提出大量议案建议。人大代表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议案建议?国家机关怎样办理这些议案建议?为什么代表议案建议能够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转化为国家法律、政策举措?从3月3日起,人民网联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单位,陆续推出《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系列短视频,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以视频形态展现人大代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有关国家机关高质量办理议案建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随意开垦或改变用途,部分湿地地区出现了洪涝灾害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降低等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现象。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团长扎西多杰的家乡就在玉树藏族自治州,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发源于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境,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在他的记忆里,有着弯腰掬起就可以喝下的清澈河水,有着随便捞就捉住小鱼的大片沼泽地,有着可以与伙伴们玩耍嬉戏结伴探索自然奥秘的高原山脉,同时也有着因为顽皮拔掉小草后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植被的脆弱生态环境。这些童年时与自然山水亲密无间的记忆以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不仅给予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也坚定了他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渴求和目标。

扎西多杰代表每年都有约8个月的时间贴近自然、深入群众进行采风创作,他在寻求灵感的同时也注重贴近牧民家庭生活进行调研,了解百姓的所急所盼、所思所想,努力让自己提出的意见建议接地气、应民意。在去尕朵觉悟神山所在地称多县走访时,他不仅挖掘到了此地富藏金矿和格萨尔王分发给尕朵觉悟神山“金宝”的传说故事,也了解到当地为防止开采金矿破坏湿地环境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在走访牧民家庭时,他既看到了以前三江源地区存在的“人围着炉子转,牛围着房子转”的尴尬现象,也见证了牧民们通过提高保护湿地资源的意识,转变畜牧养殖方式,开办藏毯加工厂等,收获了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喜人成果。随着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修复,牧民们迎来生活方式变革的同时,也增加了家庭收入,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扎西多杰代表肯定地说:“这几年生态保护力度特别大,关了矿,取缔了沙石厂,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我们要把青山绿水延续一代又一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所以,青海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无法替代。”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凭借着对山水有灵的敬畏,自发自觉地呵护着湿地资源。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迸发出更大的生态自觉,让人民更好地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如何将生态文化信仰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扎西多杰代表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在调研中他发现,青海省虽然湿地自然资源总量很大,但人们的湿地资源保护意识和有关地区的湿地治理能力、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湿地生态经济实力依然薄弱,湿地资源保护在认识水平、管理方式、人员配备、科技支撑等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同时,由于湿地位置大部分地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地方财政较为困难,资金投入不足,也严重制约了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通过梳理总结现有的扶持政策,扎西多杰代表在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大对青海湿地保护修复项目的支持,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的建议》。建议加大对青海湿地保护修复项目的支持,希望国家在中央财政湿地补贴项目、中央预算内湿地保护工程以及国家层面启动的湿地生态管护员岗位上给予支持。同时建议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参照国家对公益林补偿方式,按照湿地资源面积分类给予补偿:将列入的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每亩每年按照10元补偿,省级重要湿地每亩每年按照5元补偿,其他湿地每亩每年按照3元补偿。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当地贫困人口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促使群众自觉提高保护湿地、保护脆弱生态环境的意识,从而逐步实现湿地保护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收到该建议后十分重视,经过认真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青海湿地保护给予了大力支持:结合现有投资渠道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进一步加大工作指导,支持青海省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退耕还湿、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湿地保护修复等重点工程;做好湿地生态公益管护工作,在贫困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管护员,从事湿地资源管护工作,增加其劳务收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配合财政部研究完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安排资金大力支持青海省湿地保护,更好地促进湿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青海省湿地资源已得到有效保护,湿地主体水质各项指标保持良好,鸟类及各类水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退化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湿地型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国家湿地公园为补充的湿地保护地体系,建立起一支规模庞大的湿地生态管护员队伍。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该法律对湿地资源管理、湿地保护与利用、湿地修复、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在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基础上,探索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努力从法律引导行为选择的角度促进地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公众参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力求推动各项措施都能够切实可行、落地有效,使湿地保护真正走向法治化之路。

稿件来源:《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一书

监制丨杨鸿光、谢婷、吴昊

策划、统筹丨孙娜、田文昕、李佳

脚本丨康力

后期丨陈宇晴、王嘉卓(实习生)

配音丨郑嘉豪

(责编:蒋璐、田文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