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国河:把所有余热贡献给下一代的“科普院士”
简介:我国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沙国河从事科学研究四十年,在固体燃料,化学激光器研究,特别是激光化学基础研究上,做出了系统、创造性的成就与贡献。他一直以国家需要为科研攻坚方向,自行设计、建立了中国第一台化学激波管,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化学激光器,在国际上首次实验观察到量子干涉效应。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把所有余热贡献给下一代的“科普院士”,沙国河一直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无止境的事业,一个国家科学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现在,更要看将来,因此必须从娃娃抓起,及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创新人才。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60岁以后沙国河科研任务不那么重了,沙国河便毅然决定把休息时间投入到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去,他希望能够走到孩子们中间,为孩子们举办科普讲座,带领孩子们动手实验,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把科学知识传播下去,让孩子们从小培养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从小能够树立报效祖国的决心。
沙国河在科研领域成绩斐然,然而最令他自豪的,却是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活跃在中小学生中间的“科普院士”
沙国河在大连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活动中心设立了我国第一个院士工作站,是我国首位担当科普大篷车义务讲解员的院士科学家。这位在我国激光化学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老院士,晚年将心血全部倾注到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并且他的脚步仍在继续。他以自己炽热的“童心”,激发起无数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
2001年,沙国河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小学生讲课。那是他第一次接触科普活动。活动中,他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对科学的向往。此后,科普便成了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沙国河亲自设计实验,购买实验材料,搭建实验装置,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科普实验演示激发孩子对科学的热爱。目前,他亲自搭建的科普实验装置已达几十种,在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沙国河设立了全国首家面向青少年的科普“院士工作站”,每周二和周四上午,不论刮风下雨,他都会准时出现在院士工作站,为中小学生做科普实验演示,一站就是半天的时间。
沙国河给青少年上科普课,从不收一分钱,连实验用教具都是他自己花钱买材料做的。一些人说沙国河傻,放着大钱不挣,专干赔本儿的买卖。对于这些,沙国河从不予理睬,他心理明白“孩子们天生有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只要经过启迪、引导、开发,他们就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科学迷、发明迷,成为我们国家科学事业的接班人,这件事意义更大。”也不停的有身边的人劝他,年纪太大了,不需要再亲自“上阵”了,沙国河却说,“我只要还能做得动,就会继续发挥余热,做更多的科普工作。”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20余年年来,沙国河走遍了大连市城乡的几十所中小学,他也因为在大连市青少年科普工作中的卓越贡献,被大连市政府授予“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大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资助贫困儿童以回报国家的培养
除了科普,2005年至今,沙国河和其夫人还连续资助贫困学生,前后共资助了26个贫困儿童,资助金额累计25万元。
“是国家培养了我,所以我要回报国家。”这位已经耄耋之年的老院士,把他对国家的爱,都倾注在祖国下一代的培养工作上,他用极为“朴素”的方式,一生书写着科技报国的信念。
沙国河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4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2017年获大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终身成就奖”。
如今已经87岁高龄的沙国河依然一如既往、不辞辛苦的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奔忙着。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是看到过祖国的科技落后的局面的,让中国的科技力量强大起来,是我成长过程中逐渐明晰的梦想,相信也是全体科技工作者的梦想。现在,这一梦想需要传承,娃娃爱科学、学科学,就是我的中国梦。”
沙国河助学的念头源于2005年沙国河到乌鲁木齐参加学术年会时,他与夫人了解到当地因家庭贫困失学、辍学的儿童很多,便开始每年捐助5名新疆特困生的学杂费、书本费。此后十几年来资助不仅从未间断,金额也不断提高。除了助学金,沙国河还很用心地为孩子们挑选、邮寄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同年10月,沙国河夫妇二人在回四川老家探亲时又资助了当地5名贫困学生。夫妇二人还两次前往四川贫困山区看望被资助的学生。当了解到一名受资助男孩的姐姐是聋哑儿童,已经12岁还未上学时,两位老人四处奔波,辗转成都雅安,终于为她找到合适的学校。
把热爱科学的理念传递给下一代
沙国河在给孩子们讲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热爱科学的信念,经常通过讲“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来历等一些经典故事,对孩子们进行热爱科学的启蒙教育,而且有时活动结束后,他还会和孩子们一起唱《让我们荡起双浆》,鼓励孩子们在珍惜现在幸福童年生活的同时,别忘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年已经86岁的沙国河院士每天戴着口罩,有时甚至冒着大雪,从研究所外简陋的家中步履蹒跚地走到他位于研究所山上的办公室,在那里一呆就是一天,打磨、组装实验器件,一个一个小零件的尝试,每个实验都经过上百次的实验,确保可以安全顺利的进行,他才满意的将这些实验教具放到一个盒子里,他告诉我们等到大连市沙河口区少年宫恢复工作了,就把他做的这批新教具运过去,孩子们又有新的“玩具”可以“玩”了,每当提到孩子们,他的脸上总是会暖人的微笑。
采访沙国河的邀请很多,但是沙院士总是委婉的拒绝,他总是告诉来访者“采访我,我已经老了,形象也不是太好,我希望让祖国的花朵们更多的看到年轻有为的科学家,让他们感受科学的朝气蓬勃。”
沙国河现在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2019年的夏天,他生了场病,刚从医院康复出院,他就立刻让助手联系大连沙河口区少年宫,要求恢复院士工作站的活动。但是也是从那时起,他意识到会因为自己身体的缘故,耽误科普工作的延续。2020年疫情平稳后,他找到了研究所负责科普工作的相关部门和沙河口区少年宫的领导,希望能够找一位德才兼备的退休教师来管理院士工作站,他可以来当这位老师的助手,甚至可以自己“掏腰包”付给这位老师相应的工资,知识希望能够尽快的把自己的这些知识传承下去,不要耽误孩子们来学习和实验。
沙国河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老人,一位把爱国爱党写进血液里的朴素的科技工作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