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富:他是大黄鱼产业创始者,被称为“中国大黄鱼之父”
简介:1969年8月上海水产学院渔业资源专业毕业。早期服务海洋捕捞,因大黄鱼资源枯竭,1985年起率团队首创大黄鱼人工繁养技术,2000年实现产业化,推动了我国以大黄鱼等多种类为代表的第4次海水养殖浪潮。2003年起,以会长、名誉会长、首席专家、技术顾问、客座教授等身份协助建设科技团队、实施科技项目、开展科普活动,促进渔业持续发展。
刘家富献身基层水产科技事业,克服科研条件简陋、经费匮乏、环境艰难和当时妻病女幼等困难,尽心敬业,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凡业绩,其奉献与拼搏精神在业界具广泛影响力和感召力。
5年拼搏为培养人才、孕育产业
1974年舟山大黄鱼资源枯竭之际,他萌生了以官井洋亲鱼开展人工繁育、拯救我国大黄鱼资源的设想,并为此调动工作单位、学习繁育技术、调查产卵场与多方呼吁,终于1985年开题研究并获人工授精育苗及野生鱼保活驯养成功。
“七五”期间攻克了全人工批量繁育技术,“八五”期间他力排“大黄鱼养不大”众议,1991年首倡创立闽东大黄鱼养殖支柱产业、振兴闽东经济、安排劳力就业与脱贫致富。当年项目获重大进展、经费却遭截留濒临中断之际,他创建试验场并经团队奋力拼搏,先后获大黄鱼网箱、土池批量养殖及秋季育苗成功,还指导养殖户试养大黄鱼获丰收。
虽于1990年突破了大黄鱼百万尾全人工批量育苗关,但因前期试养总体生长慢,2龄大黄鱼平均不及250克。包括专家、领导及原项目组的许多人都认为“大黄鱼养不大、无养殖开发前景”。刘家富从个别生长快的个体看到养殖潜力。
1991年3月初,他以“关于瞄准养殖开发方向,加快大黄鱼研究成果应用与深化研究步伐,早日建成事关振兴闽东大计的支柱产业的几点建议”题目,写报告向有关单位呼吁支持,其中提到以大黄鱼产业带动多行业发展及“安排就业”、“脱贫致富”等。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温秀山、吕居永等4领导联名以“关于加快大黄鱼研究的成果应用,促进振兴闽东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的几点意见”为题予以支持,接着原省科委、水产厅联合以50万元经费的“大黄鱼养殖技术开发”项目下达给宁德地区水技站由刘家富主持。当年以“扩群促食”技术措施取得了快速生长的突破性进展。项目投入40多万元,但仅到位10万元,负债30多万元。为争取农业银行的网箱养鱼30万元科技贷款,1992年项目组注册为自收自支集体经济实体—宁德地区水技试验场,拿到的贷款全部还了大部分前期试验债务。
为改变宁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系统的队伍不全、手段落后、经费短缺等状况,促进大黄鱼成果转化,他于1992年以8万元实验用资产为注册资金,背着前期试验30多万元债务,创办了宁德地区水技试验场,靠借贷及因陋就简进行大黄鱼等批量繁育试验。
5年拼搏便把试验场建成具苗种繁育、环境监测、鱼病防治、技术培训、科技信息等功能的科技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并培养了百余名不同层次的鱼类繁养技术人才。其中10多名成为宁德市涉渔科技机构骨干,由此走出一批海水鱼繁养技术能手现活跃在我国东南沿海。
无畏辛苦 敬业当先
“九五”期间宁德地区兴起了大黄鱼养殖热并辐射省内外,诸如养殖网箱与池塘建造、苗种批量繁育、饲料投喂、水质管理与鱼病防治等技术需求不断涌来。1997年他作为福建省大黄鱼养殖产业化技术服务队长,以大黄鱼成果转化收入扩建试验场育苗室及网箱,申报原种场,兴建实验楼、办公楼、食宿楼,及实验池、实验船,实验室、培训教室、图书资料室、鱼病门诊部等;并招聘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休科技人员,开展苗种繁育、网箱与土池养殖、环境监测、鱼病防治、技术培训、产业信息等试验、示范与服务,为实现大黄鱼养殖产业化及产业提升发挥了“大本营”作用。试验场后被省海洋与渔业局和科技部挂牌为“海水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星火计划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为坚持试验,只好因陋就简,厉行节约。当时从象溪到场里未通公路,为节省20元的雇船费,大家每次都要花一个多小时走山路。缺少管理房,买来一艘报废大班船,在岸边垒石顶出水面既当宿舍又当食堂,只是若夜里下雨漏水就难入睡;用水缸制作孵化缸,挖土坑抹上水泥浆作育苗池;砍毛竹作水管、木塞当阀门。还受过两次台风袭击造成损失。但如此简陋也能育出大黄鱼、真鲷苗来,网箱里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大黄鱼、真鲷鱼种,养出上规格的大黄鱼,真鲷,让人苦中有乐。
1996年起许多科技人员下海育大黄鱼苗,年入多的超百万元。刘家富为该技术创始人,若肯下海,可能是千万富翁。但他为了全区水产技术推广和大黄鱼事业而坚守岗位。1985年起的10年里,是他的大黄鱼试验和试验场创办工作压力最大、也是他家庭困难重重之时。原妻子患病无法自理,女孩年幼无人照顾。为工作,他曾送妻子住院,后又接到试验场边工作边照顾;女儿上学时到处寄,放假时自己到处带,但从不影响工作。
每次大的收获就会带来水池、管道等设施设备的升级,还曾用上自己配制的土锅炉。大家对大黄鱼养殖产业化充满信心。尤其是通过1997年改扩建,建成了具国内先进水平的海水鱼室内育苗室,并使试验场具有苗种繁育、环境监测、鱼病防治、技术培训、科技信息等5大服务功能的科技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
致力于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基层服务能力建设
经各界努力,拯救了我国大黄鱼资源,缔造了年育苗超20亿尾、产量22.6万吨(2019年)、直接产值超百亿元的我国最大养殖规模大黄鱼产业和8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并带动土木工程、技术劳务、渔网机具、饵料饲料、交通运输、加工冷链、内外贸易、休闲旅游等诸多行业发展和30万人就业与脱贫致富。他以大黄鱼产业创始者,被称为“中国大黄鱼之父”。
他本应于2000年退休,但组织上延聘他至2014年。他退而不休,现仍为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兼技术顾问、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顾问、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名誉会长。多年来开展大量涉渔科技与科普工作:①2006-2010年任福建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专家组首席专家,组织培育示范户1466户、带动27860户;②每年技术讲座3-5场、约500人次;③创办科普刊物3个,另网站1个已成为我国大黄鱼业界主要信息平台;④近年主持完成了大黄鱼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项目,指导有关院校、企事业实施科技项目10多项,结合培养科技人才。⑤2010年起引进企业经营机制,将原试验场建成了“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旨在建设一个以大黄鱼种质创新与品种。
2003年刘家富当选宁德市大黄鱼协会首届会长。他又从头开始,靠业者和主管部门支持而把工作搞得热火朝天,服务对象扩展到整个渔业,终把“大黄鱼协会”扩为“渔业协会”,协会的实力、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快速提升,2004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